职称评定意义

时间:2024-10-03 20:03:10 职称评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称评定意义

  职称的评定有什么意义呢?

  在中国,职称的评定,除了为某些人创造了一个敛财的机会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职称的高低,与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无关,道德水准无关,贡献大小无关。只与金钱有关,与权势有关。

  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内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未必在同行中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相反,一个并不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甚至长期不上班的人,有可能是高级职称,拿着高级职称的俸禄。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及其普遍的现象。两个人同时毕业于一所学校,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其中一个担任了领导职务,到退休的时候,那个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要比另一个人的工资多出几百元钱,这就是权力的效应。一个只知道埋头钻研业务的人,虽然在业务上堪称大师级,但由于缺乏审时度势的眼光,又不善钻营,守着一份可怜的清高,一份视为安身立命的自尊。到头来职称上不去,工资上不去,做出了贡献却失去了金钱,只能在两袖清风中叹息。另一个人不学无术,不务正业却眼光独到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犹豫,而且百发百中屡试不爽。这是多么可悲的啊!

  一个简单的职称评定,衍生了多少糜烂的部门。一个简单的职称评定,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多少人的血汗钱。一个在国际上很普通的职称评定,一打上“中国特色”就成了健康肌体上的一个巨大的伤口,在迅速扩大,溃烂,散发着恶臭的气味,并渐入膏肓。

  在笔者所居住的城市,凡是与职称评定有关的,无不明码标价,可以买卖的。

  为了评职称,就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如想要一个“先进”,那得单位领导点头。头是不能随便“点”的,点头费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先进”的称号,就需要证书。证书需上一级主管部门颁发,价格自然更高些。需要研究成果,可以拿钱去买;需要论文,也可以拿钱去买。什么都可以买卖,有坐等收钱的,有牵线搭桥的,像一部运转有序的机器,隆隆的轰鸣声中,颤抖的不止是那些被迫掏出白花花银子的人们。

  接下来要参评,除了那些正常的评审费外,你得首先托好关系,重要的是要银子到位,否则就不要做白日梦。我的一个同事,因未能在评审时及时把5000元钱打到关系人的银行卡上,他的评审档案就被退回,没有理由,没有任何的解释。另一位同事赶在评审前找到关系,并及时将银子奉上,本来已经被丢弃在角落里的档案及时找出,及时通过。

  知情人是这样描述评审现场的:每一名评委都揣一把条子,手里拿着一摞档案。那些没有关系的档案,被丢弃在各个角落,无人过问。一场闹剧之后,评委们纷纷打电话,花钱的和收钱的彼此各得其所。据说那些手握评审大权的人,一改官场上推诿扯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风,非常地讲信誉,收钱办事,钱不到手,绝不办事。

  那么,这些所谓的评委们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某人该不该晋升为高一级的职称呢?很简单,那就是钱。

  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的职称评定,为什么还会继续下去呢?因为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成了一些人的获利渠道。他们无法停手,也不甘罢手。

  似乎,有关部门,或那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职称工资差距过大所带来的弊端,在近几年的工资调整过程中,有向工作年限倾斜的迹象。但,这只是一点点的触及,难以根本铲除弊端。职称评定的恶果已经开始溃烂,并已经感染了许多的神经。如此任其随意蔓延,后果不难想象。


《职称评定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职称评定意义】相关文章:

[精选]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7-05

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9-18

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7-05

职称评定自我鉴定10-24

兽医中级职称评定条件09-26

(热)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7-07

(必备)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7-05

(优)职称评定自我鉴定07-06

职称评定个人自我鉴定10-20

2023职称评定自我鉴定11-14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职称评定意义

  职称的评定有什么意义呢?

  在中国,职称的评定,除了为某些人创造了一个敛财的机会外,没有任何的积极意义。

  职称的高低,与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无关,道德水准无关,贡献大小无关。只与金钱有关,与权势有关。

  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自己的专业内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未必在同行中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相反,一个并不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甚至长期不上班的人,有可能是高级职称,拿着高级职称的俸禄。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及其普遍的现象。两个人同时毕业于一所学校,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其中一个担任了领导职务,到退休的时候,那个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要比另一个人的工资多出几百元钱,这就是权力的效应。一个只知道埋头钻研业务的人,虽然在业务上堪称大师级,但由于缺乏审时度势的眼光,又不善钻营,守着一份可怜的清高,一份视为安身立命的自尊。到头来职称上不去,工资上不去,做出了贡献却失去了金钱,只能在两袖清风中叹息。另一个人不学无术,不务正业却眼光独到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毫不犹豫,而且百发百中屡试不爽。这是多么可悲的啊!

  一个简单的职称评定,衍生了多少糜烂的部门。一个简单的职称评定,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多少人的血汗钱。一个在国际上很普通的职称评定,一打上“中国特色”就成了健康肌体上的一个巨大的伤口,在迅速扩大,溃烂,散发着恶臭的气味,并渐入膏肓。

  在笔者所居住的城市,凡是与职称评定有关的,无不明码标价,可以买卖的。

  为了评职称,就应具备相应的条件。如想要一个“先进”,那得单位领导点头。头是不能随便“点”的,点头费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先进”的称号,就需要证书。证书需上一级主管部门颁发,价格自然更高些。需要研究成果,可以拿钱去买;需要论文,也可以拿钱去买。什么都可以买卖,有坐等收钱的,有牵线搭桥的,像一部运转有序的机器,隆隆的轰鸣声中,颤抖的不止是那些被迫掏出白花花银子的人们。

  接下来要参评,除了那些正常的评审费外,你得首先托好关系,重要的是要银子到位,否则就不要做白日梦。我的一个同事,因未能在评审时及时把5000元钱打到关系人的银行卡上,他的评审档案就被退回,没有理由,没有任何的解释。另一位同事赶在评审前找到关系,并及时将银子奉上,本来已经被丢弃在角落里的档案及时找出,及时通过。

  知情人是这样描述评审现场的:每一名评委都揣一把条子,手里拿着一摞档案。那些没有关系的档案,被丢弃在各个角落,无人过问。一场闹剧之后,评委们纷纷打电话,花钱的和收钱的彼此各得其所。据说那些手握评审大权的人,一改官场上推诿扯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风,非常地讲信誉,收钱办事,钱不到手,绝不办事。

  那么,这些所谓的评委们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定某人该不该晋升为高一级的职称呢?很简单,那就是钱。

  不能证明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的职称评定,为什么还会继续下去呢?因为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成了一些人的获利渠道。他们无法停手,也不甘罢手。

  似乎,有关部门,或那些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职称工资差距过大所带来的弊端,在近几年的工资调整过程中,有向工作年限倾斜的迹象。但,这只是一点点的触及,难以根本铲除弊端。职称评定的恶果已经开始溃烂,并已经感染了许多的神经。如此任其随意蔓延,后果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