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鉴定网>范文>自我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1-18 13:19:42 自我评价 我要投稿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不知道大家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能否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新课程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它把关注点集中在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上。

  以往的评价,以“考试”为途径,以分数为标准,强化选拔和甄别,应试无形中成了教学的中心任务和唯一目的。其实,对于考试和分数,教育家、心理家早就指出,无论多么完善的试卷,最多只能检测到学生该学科学习状况的30%,而我们没有评价到的70%往往才是学生发展的真实、全面的状况。新课程理念在新世纪的诞生,为我们照亮了迷途,只有构建新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评价不仅在认知领域,更要从过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不仅是传递着人性美的载体,更是生命交往的美的华美篇章。

  我们的被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初中生,在教材的选择上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他们的评价就必须多元化。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运用,总结了一点经验。

  放大闪光点——多元性评价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具体,多元化,并有针对性。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位同学做出评语记录;在家庭,让家长完成学生家庭表现的评语评价;通过探访、调查的形式获得学生在社会中的评语评价。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小组互评、班主任的评价、任课教师的评价、非任课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形式,获得各种评语评价。用全面的评价内容,比如:思想品德、学习情况、体育竞技水平、艺术天赋、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促使自己进步的基点,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家长、社会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要摒弃传统教育中,评语总是冷冰冰的,死板的挑毛病,徒有虚名而没有实效,要真正体现评语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尊重、相信、理解、激励、包容、提醒、点点滴滴总关情。

  每到学期末,我都设计一个学生多元评价表,让老师、班干部、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学生评价,改革了学生的评语评价方式,实行三步走:抓学生的“闪光点”作为评语的切入口,挖学生的主要表现或进步为评语的主体,明确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为评语的结束。给潜能生写评语应多鼓励,少挖苦;给上等生写评语应多引导,少赞美;对中等生的评语则要多鼓励,少指责;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增强自信心。

  下面是我对一位上等学生的评语:

  ……谦虚的你酷爱学习,每次课上总能听到你清脆的声音,多才多艺的你从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总是悄悄地在人后静心读书,唱歌、舞蹈、体操、样样活动都有你活泼的身影,多少钦佩的目光注视着你,多少赞美的话语欣赏着你,如果你能在众人的倾注下发奋图强,再接再厉,那胜利将永远属于你,我期待着你更好的消息……

  采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放大了学生的优点,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情感,优美的话语、鼓励的言辞,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展示了学生们丰富的文采,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形成了美好的人格。

  采取此改革后,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之间赞美的语言陡然间多了,少了打闹,没了争吵,来了和谐与温馨,班级的学习风气和集体凝聚力悄悄地增强了。原来改换方式评价竟有这么大的威力!

  “我为你感到骄傲!”───激励性评价

  无论接受哪一个班级,从来都没有过要一开始就出类拔萃的。如何对这样一群孩子进行评价,挖掘他们生命中那一点点微弱的闪光点,让他们建立自信,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技能训练,我为此苦恼了好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发觉了妙方——赞美。

  我们班有一个智力障碍儿,我发现他特别爱劳动,不管上什么课,他总是拿着书乱翻。无论我怎样劝说,他都置之不理。有时我急了,就大声训斥他,本想吓唬住他,可没想到,他却挥舞小拳头打自己。看见他这样,我很伤心,也很苦恼。我该怎么办啊?随着与孩子一天天的相处,我不再那么恼火,而是因势利导,帮他形成良好的技能。每当我看见他再次拿起抹布擦地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做得很好,可是现在不是劳动技能课也不是劳动时间,如果你能在劳动技能课和劳动时间擦地就更好了。你愿意吗?”孩子看到我的脸不再是阴沉沉的,而是和颜悦色,甚至暖融融的,孩子少了些许敌意,不再用行动进行反抗和蓄意破坏。渐渐地,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拿起抹布劳动,做得好的时候,我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在他的成长记录袋里记下了他的点滴进步。由于我及时的赞美,孩子们和我亲密无间,学科成绩明显上升。一句简单的表扬加上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想想以前我的急躁,真是有点羞愧。因此,我时常告诫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一句赞美的话语,出自老师之口何其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啊,难道我们忘了,鼓励和赞美的力量,足可以使一个人战胜一切困难,可以创造人间奇迹。千万不要吝啬我们赞美的语言啊,发自内心的赞美不仅是对学生的鼓励,更是我们完美人格的展现。“是人都有优点!”我一直坚信这句话,它让我用放大镜去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我每一天都送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丝自信、一句鼓励,让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最好。

  赞美鼓励,多么简单而有实效的妙方啊!

  “你进步了,我好高兴!”──差异性评价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但缺少了中间的培植,最好的开端也只能是遗憾的结局。所以除了在学业方面评价,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学生的意志、兴趣、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软化“班级参照”强化“自我参照”。对于学习水平高一点的同学,让他们永不满足;对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学生可以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包括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期末成绩、学期综合评价等。每一项又详细地分为几小项,如“知识与技能”包括:基础、能力、学习习惯、综合应用。针对每一小项又有进一步解释。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全方位的,不再局限于一张卷子一个分数。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地去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坚持不懈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使学生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超越他人、战胜自我的愉悦,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如我班另一位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是他很喜欢我,所以喜欢探究语文问题,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他都要问一问,而且问题让人发笑,强有力的表现了他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劲。我于是多次鼓励耐心指导,细心讲解,尤其在班上表扬了他的勤学好问,由于大力的表扬,他学习的尽头更足了,一段时间里,课上课下问题更多了,即使是回答错了,也乐此不疲。我及时捉住他的闪光点适时送上一句话“你进步了,我好高兴!”通过对语文能力的综合评价,他不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看到了长处。我又及时找他谈话,激发他学习的动力,使他怀着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态去学习,成绩很快提高。此后我又采用了小组评价、集体评价、个人评价的多种手段对他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我们欣喜的看到了他的进步。

  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用自己广博的爱心去呵护每个渴求知识的心灵,你会发现学生原来是那么可爱。

  差异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体化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潜意识中上进的欲望,尤其是学生间互动的评价,更让我为之深深地感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现代课堂就应该追求评价的多元性、灵活性、互动性。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愉悦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我喜欢你!”──形成性评价的全程与综合

  注重对结果评价固然重要,我们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是活泼好动的中学生,注重在学生日常学习、发展过程中实施评价,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反思教师教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课堂上,我用充满自信的眼神鼓励他们;有时,我还会为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们举手了,我便适时地激励她;哪怕是有一点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地肯定。我对他们说:“我喜欢你!”他们听了点点头,我把他们的点滴进步记录在成长记录袋里。学生的成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应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的评价应把着力点放在全过程上,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看学习活动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而且要评价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情况,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我班有位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对孩子溺爱疏于管教,使得他身上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在学期初定目标时,我就帮助他主要从个人良好习惯方面定好自己的目标:衣着整洁,按时到校,和同学团结友爱,不说谎话,不随便把同学的东西带回家,借东西及时归还,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尽量使评价指标显性化。一段时间后根据这些指标对他进行逐项评定,根据他的表现提出表扬,如能够按时到校,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课上也能主动发言,多数时候能按时完成作业。然后进一步对他提出要求:生活中要能主动帮助别人,作业要认真书写,力求工整,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这样在阶段性的评价中可以根椐学生发展的情况,有意识地修正目标,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发现不足,继续努力。

  评价是撬动生命的杠杆,是生命前行的加油站和风向标,是每个生命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全面有效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就是对生命的真正关爱。如果你真能做到了心中有学生,那么你的只言片语也能带有无限真情。也许,他们的成绩今天会有所差异,但你不能说他们就一无是处,朋友,别在犹豫,在改革大潮的今天,我们应走在同行的前列,发挥自己拥有的才能,更好的从事伟大的教育事业,请让我们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吧!

  以评价促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提升

  近日,为加快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评价指南》是落实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具体措施。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三文一会”构成了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设计的四梁八柱,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要求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要求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评价指南》就是落实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

  把立德树人成效 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倾向,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倾向,《评价指南》改革的核心诉求就是推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普通高中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要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在对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现实工作中,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破除招生办学中的不规范行为,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要树立科学教育评价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要改进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方式。核心是落实好四个坚持,即:坚持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重点是要关注学校在办学质量上发展提高的程度;坚持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落脚点是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校的做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坚持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关键是引导学校积极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价,激发内生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及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重点是确保评价真实全面、科学有效。

  体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立足世界坐标。进入21世纪后,经合组织、欧盟提出“核心素养”,美国提出“21世纪技能”,世界各国都在思考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或者关键技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和技能。

  由此,教育质量监测评价表现出两个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一是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而核心学科的学业水平是基础而重要的构成部分,例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项目(简称TIMSS)均对语言/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基础且重要的学科进行监测。二是跨学科监测以及关注非学业部分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发展趋势。《评价指南》顺应了这些国际改革前沿,提出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现在一是“课程教学”部分,要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二是“学生发展”部分,从品德、学业、身心、艺术、劳动五个方面评价。

  彰显中国特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指南》正在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如《评价指南》“办学方向”部分提到的“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课程教学”部分提到的“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优化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教好每名学生”等,多处彰显了中国特色,向人类贡献出了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国智慧。

  担当新时代使命。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不相同。《评价指南》在“课程教学”部分,提出“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部分,提出“保持积极学习态度,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学习”等,多个评价指标照应了我国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发挥评价引领作用促办学质量提升

  一是要着力政策集成贯彻。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不仅决定了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同时还是教育政策法规落地落实的关键性路径。国家在制定《评价指南》过程中,已经将有关共同性教育政策例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系列专门政策要求例如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都集成到了《评价指南》的评价内容中。在评价实施工作中,不可避重就轻、不可挑肥拣瘦、不可随心所欲选择评价指标和考查要点,而是要全面落实《评价指南》,主动将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集成到评价实施工作中,通过评价促进国家教育政策法规落地落实。

  二是学校要着力自评自改。对学校而言,评价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评价结论的优劣,更有价值的是发挥评价的引领作用、反馈改进作用。因此,学校对照《评价指南》的指标、考查要点,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自评机制,反馈改进机制,引导学校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治理、学生全面发展质量等方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治理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是教育部门要着力综合协调。《评价指南》明确了评价周期,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周期依据所辖县数、学校数和工作需要,原则上每3至5年一轮,具体由各地自行确定,在评价周期内要求地方教育督导部门要实现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全覆盖。要求各地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这些要求,与《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以及各地有关校(园)长任期届满考核评价、有关示范性学校(幼儿园)评估等,无论是评价指标、评价周期,还是评价结果运用,都存在许多共性,有相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主动沟通协调,加强评估评价考核工作统筹,统筹使用相关数据、信息,不重复开展相同、相近的评价证据采集工作,避免增加基层负担,同时提高行政、督导的效能。

【综合素质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11-10

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6-11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27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0-2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07-20

高中素质综合自我评价11-16

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8-18

高中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6-10

高三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1-06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15篇06-17